人民江山

2021年6月29日上午,建党百年之际,北京人民大会堂,“七一勋章”颁授仪式。

迎宾大厅内,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气象万千,群山逶迤、江河奔涌,千古江山、风光无限,见证属于人民的高光时刻。

这一刻,星火闪烁,汇聚成炬“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习真挚朴素的话语温暖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一刻,人民江山,宗旨昭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大会堂,“山”字形的建筑平面,人民江山的生动写照。当年为迎接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3万多名建设者参与施工,30余万人次参加义务劳动,整个工程10个多月就全部完成。翻身当家做主的人民,用满腔热情创造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奇迹。

习曾感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二千多年间,发生了多少朝代更替,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社会观念始终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始终没有改变。”

要跳出治乱盛衰的历史循环,“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习的话语,道出先辈的深思。

1943年8月8日,陕北延安,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提出,要“换两回朝”,一个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为民主主义社会”,“还要换一个朝,就是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

也是在延安,两年之后召开的党的七大首次将“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党章。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第四天,习来到延安,他说道:“中国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一程程回望来路,一次次宣示“人民的党”“自家的党”“老百姓的党”循着掷地有声的话语穿越时光隧道,只有走过风雨百年的中国真正带领人民成为江山的主人。

2014年9月5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习指出:

“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

2013年11月,湘西十八洞村。习走进黑黢黢的木屋,握住苗族大姐石拔三的手,脱口而出的“自我介绍”让人心头一热。同乡亲们在空地上围坐一圈,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摆脱贫困,是习最深的牵挂。他把对人民最浓的情,化为最重的誓言、最硬的举措,打响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反贫困之战,创造近1亿人脱贫的伟大奇迹。

而今,十八洞村屋舍一新。石拔三家里添了大彩电,她最爱看有的新闻。从没出过大山的她,坐飞机飞到北京,看了。

“我在黄土地上生根、发芽,在红土地上成长、发展,是党和人民将我培养成人”。

1969年初,年仅15岁的习来到陕北梁家河插队,住窑洞、睡土炕、忍虫咬,同乡亲们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正是在这里,他立下从政初心“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

青山环抱的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2019年8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离开梁家河的那天早上,院子里早早挤满送行的乡亲。大伙儿看到七年来流血流汗、再苦再累也“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第一次“下泪”

临行前,他把母亲缝制的绣有“娘的心”字样的针线包留给村里伙伴,更把自己的心留在人民之中。

“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习在自述文章中写道,“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在河北正定,骑着一辆半旧的二八自行车,跑遍全县25个公社、220多个大队,在大街上摆桌子,和老百姓挨身坐,侧耳倾听群众心声。当年的干部回忆,“县委机关大门总是敞开的,背着粪筐的老农径直进来同习交谈”“大院的晚上,最后灭灯的总是他那扇窗户”“平易近人”缘于热爱人民,“勤以为常”只为造福于民。

在福建宁德,提出“四下基层”制度,带头沉下身到最偏远、最困难的地方。去寿宁县下党乡调研,没有路就用柴刀劈开荆棘,渴了就捧溪水喝,百姓说他是“到过这里最大的官”。他说,冯梦龙在这里当过知县,“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员都能跋涉半年来到这里,我们的干部更要勇于担当,挑战困难”。

在浙江,面对超强台风,彻夜不眠指挥群众转移,坐上冲锋舟直奔被困地区当地干部满心敬佩:“他这个人既沉稳又果断,关键时刻很有担当,既能当指挥员,又能当战斗员”。

在上海,冒着大雨到社区调研,在居委会活动室里,接过居民编织的小牛造型的工艺品,会心一笑:“哦!我知道了,你是要我做服务人民的孺子牛!”心之所想正是情之所牵、行之所向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央的习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以政治家的眼光,指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谋划长远时,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少”;大疫突袭时,果断决策,坚决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个都不放弃”泱泱大国领航者心中,“人民”二字分量最重。

习以改革家的魄力,谋划顶层设计,把群众意见视作“一把最好的尺子”。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文明建设到“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全面从严治党“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让群众满意是价值旨归。

习以实干家的精神,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驻足凝望的目光中,有山川大地,更有万家灯火。十年全国两会,53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听取约400位代表委员发言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他心中都是大事。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好了还要再好,不能止步”。

“您的工作累不累?”2019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中文班学生在写给习主席的信中好奇提问。

朴素的话语,饱含真挚的情怀、执著的追求、无私的奉献,升华为那句最深情的告白

2022年全国两会间隙,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聂永平接通了一个特别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老党员崔荣海激动的声音:“你是我们镇江的代表,我想托你给带句话”

2014年年末,习来到江苏调研。在镇江市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有着50多年党龄的崔荣海紧紧握着的手:“,您好!您是全国人民的福星!”

8年后,在江苏参选的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习,以全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会场内,全体代表起立,雷鸣般的掌声表达出人民的共同意志:

2022年1月26日,山西霍州冯南垣村飘起了雪花。正在这里考察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