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住!32个极有可能成为新传考研复试题的全年热点

这两天收到了好多爱宝的报喜,在这里播播先恭喜大家能取的好成绩,终于这场马拉松要跑到终点啦!胜利的曙光就就在前方,上岸前的最后关键一步也请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在专业课的复习上,大家都有各自的方法:有的同学会重新梳理一遍基础知识;有的同学会再过一遍参考书;还有的同学会根据院校划定的复试范围进行准备,但从过往的经验看,很多爱宝都将大部分精力集中于理论上,而忽视了对热点的复盘。

作为一门不断更新的学科,新闻传播学无疑是极为关注热点的,这在初试与复试中均有体现,尤其在复试中,热点被各大院校频繁考察。

埃航遇难浙江女大学生遭遇网络暴力,让人气愤和心寒,现在让你撰写一篇新闻评论,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这种看法类题型答起来是不算难的,但如果题目中的热点事件你不熟悉甚至完全没听说过,那就只能“现场发挥”(瞎编)了。

除此以外,热点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就是凑内容、帮你拉长口语作答的时间。与其脑袋一片空白说不出话,不如先举个案例凑够时长,说不定还能给面试官留下“这同学关注现实”的好印象哦!

大家在初试备考时已经整理过很多时事热点,但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放松,过去一年的热点你还记得多少?之前背的案例还有印象吗?还能熟练地用理论框架对热点进行分析吗?

宝子们休息了两个月,遗忘是十分正常的。且一年的热点事件如此繁杂,想要一一穷尽、全部记忆是不现实的,选择与记忆的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选择典型案例、按照一定逻辑去归纳记忆往往事半功倍。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效率,播播已经将近一年里最重要的32个热点筛选出来啦,并根据案例的内容侧重点将其分为:一般社会热点、媒介与社会类热点、媒介文化类热点、媒介与经济类热点、媒介与政治类热点,这五大类热点基本可以涵盖新闻传播学科考试所涉及与关注的热点内容。

同时,在每一类热点的具体案例选择上,重点选取影响力大、学界业界关注、具有一定分析价值和代表性的事件,考察概率更大。分门别类、精心筛选,这也便于在复习时更加具有方向性,可以在有规律的逻辑框架中进行记忆,简化记忆负担,在考试中能够更快调动案例库并进行有效应用。

在具体分析中,本轮归纳分析则重点突出分析角度和口答逻辑,每一事件均选取2-4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可以便于积累观点;同时,按照考试的面试回答特点,突出论点和论证逻辑,便于练习口头表达。这既可以将每一个事件作为案例积累,也可以将其作为一道复试题进行练习。

2022年1月27日,一则江苏丰县生育八孩女子的视频在网络流传。事件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口拐卖、非法拘禁、生育工具等刺眼的标签开始不断充斥在舆论场上。

群众利益无小事。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站稳人民立场,树立群众观点,用心 用情做好群众工作,坚决防止不负责、不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乱作为,用落细落实的 行动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新华社)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关乎个体权利,关乎世道人心,更关乎法治尊严。必须把 它纳入法治轨道,展现法的精神,彰显法的力量。(央视快评)

事件起始,仅有18家媒体参与报道,这反映了主流媒体在争议事件中的失声问题,而 与主流媒体的失声对应的却是自媒体的积极参与,这也造成舆论场更为撕裂,也极大损害 了媒体公信力。正如张志安老师所说,如果媒体能早点奔赴现场,早于政府新闻发布前播 出节目,那么权威主流媒体主动介入重大公共议题、调查事实和监督治理、有效引导舆论 的效果会更好,也会避免公众的对抗式解读。

新媒体语境下,微博等社交媒体已成为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渠道,公众的舆论 监督参与度更高,监督主体更为多元。此次事件中,丰县的官方公告受到质疑,陷入塔西陀陷阱,网友则借助微博等平台表达质疑、号召ZY调查,使得这一地方事件得以被ZY关注,最终推动事件解决。

1月10日上午,江歌母亲江秋莲诉刘鑫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一案,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判决被告刘某曦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江秋莲各项经济损失 496000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 元,并承担全部案件受理费。刘鑫进行上诉,12月 30日,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刘鑫在微博表示将以募捐形式补齐赔偿款,并开通打赏功能,后被禁言。

事实上,法院能在严格依法的基础上兼顾情理,尽最大可能实现情理法相融相通,提升司法的温情,无论对个案还是对审判,均不失为有益的尝试。(新京报)

这不是舆论裹挟下的道德审判,而是综合考虑案情后的正义审判,是顺应民心的有理有据的判决,彰显了司法守护社会道德底线和社会良善的坚定决心。(正观新闻)

江歌案涉及母爱、忘恩负义等道德命题,情感判断让位于事实真相,网络暴力和群体极化现象尤为严重。在网络场域中,网络用户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扩散看法,加之自媒体催化发酵,使得舆论管理更加困难化与复杂化,舆论焦点出现多元化趋势造成舆论表达失控。

长期以来,显示 IP 属地这项较为成熟的技术已在国外很多社交网络平台中广泛应用,而从2022年4月开始,我国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多家网络平台相继发布通知,“将根据用户发布内容的 IP 属地判定并公开账号 IP 归属地,且用户暂时无法主动关闭相关展示。该产品功能上线后即引发热议,究竟是能够有力辨别真伪、营造更清朗网络空间的新利器,还是营造一种加固“超级全景监狱”的地标显现,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近些年来,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赋予了更多受众实在的传播权力,人们能够自由表达观点的同时也让信息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互联网的快捷性、广泛性、匿名性、互动性和多媒体性使得谣言等不实信息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广泛的传播范围、更困难的管控手段和更加复杂多维的表现形式。显示 IP 属地,是网络平台加强内容生态治理的有效措施。

社会学家福柯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全景敞视主义”理论,用监狱来类比权力对社会的监督。波斯特则在他的基础上,将网络社会比喻成一套没有围墙、窗子、塔楼和狱卒的超级全景监狱,使得权力网络能够随时随地对公众展开系统化的隐秘监控。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早以不再匿名,大数据和算法技术能够辨识其个人信息、生理特征、社交关系甚至兴趣喜好,IP 归属地的公开更是让用户将部分个人信息进行让渡,加剧了对个人行为的监督。

与福柯所说的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可见不同,监视已经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脱离了空间的固定,原本作为被监视者的个人也加入了这种监视游戏中,监视因为弥散而具有了流动性、液体化的特点。我们不仅会被看到自己归属地的任何用户监视,也可以在社交平台上窥探到任何一个用户的归属地,从而确定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

美国学者戈夫曼提出的拟剧理论认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而这种演出有前后台之分。IP 属地的公开实际上也是将每个人的部分后台进行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