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让家长们焦虑无比的新闻是假的但风向确实是真的

这几天,家里有娃的朋友可能都被一则消息搞得很焦虑:2023年刚刚发布通知,2023年高考难度大调整!

最唬人的是,很多教育公号主连消息是否官方出处都没去调查下,就配上了这样的图:

实际上,最近2023年在官方网站发布的高考信息,就只有一份《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根本没出现命题的事情。

这个蓝皮书每年都会出一本,也不是2023年出的,编委会核心人员来自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负责系统研究高考政策和转型,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连续出版了5年,偏偏今年火了。

给大家一个建议,以后看到任何突如其来的消息都不要着急,先查官网,如果没有,基本就是一些机构或个人为了增加流量制造焦虑,人为杜撰的话题。

同时,我也认线年的高考蓝皮书,发现虽然新闻是假的,但风向是真的。高考难度与其说提高,不如说转向,以前难在“机械刷题”,现在难在“时尚灵活”。

一个变化是阅读写作题材范围扩大不少,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

另一个变化是考核方向将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自信,这点其实去年新课标就讲了,我也在小哥中特意分享过。

这两点校内学习只占小部分,更多需要借助阅读来补充,这就要求咱们给孩子选课外书的思路,也得及时更新。

正好最近新学期开始,我在给千寻梳理选书攻略,回看这几年的书单,发现自己还是把握住了趋势,提前做了谋划,比如非虚构和母语经典读物的加强,在杂志订阅上的补充等。

这次分享书单里的书,大部分是我陪千寻读过觉得很好的,还有部分来自家长和老师朋友的口碑。我想,这样有规划、有体会的书单,可能会比大家在网上看的一些“泛泛而谈”的书单更实用。

一是阅读能力。我知道,身边很多家长把“阅读”等同为“多读书”,这种想法不能说不对,但肯定不够。阅读是有目标的,比如,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阅读能力的测评标准是:

对文本信息的观察、想象、探究、理解和表达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具备参与社会活动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独立评论能力的未来公民。

小学低年级孩子,刚开始自主阅读,对文本信息的获取、理解能力还比较弱,不适合太难的内容,这时候,培养阅读能力最理想的读物就是“儿童文学”。

因为“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不论语言还是故事设定,都更容易被小朋友接受。

二是精神力量。有父母可能会说,我们家孩子识字早、理解力强,那是不是可以跳过儿童文学,去读更难的书。

实际中的确也有这样的家长,相比儿童文学,更倾向给孩子买“有用的、深奥的”书。

我个人并不建议,因为儿童文学除了前面讲的偏learning的目标外,还有育心目标,即帮助孩子从阅读获得精神力量,内心的指引。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人物的心路历程,理解世界为什么是这样,学习与人相处和自我成长,释放天马行空的想象!

儿童文学多以fiction(虚构)为主,但小学阅读应当fiction(虚构)与Non-fiction(非虚构)并行。

Non-fiction,是基于真实事实和信息的作品,国内多称之为“知识性读物”,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历史文化等。

它是指向现实,讲述世界万物运转的秘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科学原理与技术发展的。帮助孩子窥见真实的世界,了解人、社会的发展轨迹。

阅读非虚构作品,孩子能学会基础学术研究的方式,培养科学人文精神。未来生存需要一技之长,这个一技之长更多就是以科学、人文知识为基础的。

举个例,一本讲童工的社科类书籍,它会讲到造成童工的原因、童工目前的生活状态,政府或非营利组织对他们的帮助,以及后续困难等等。

这些事看似离我们生活很远,却是世界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孩子了解越多,格局就越大,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加深入全面。

最明显就是中高考语文中的阅读和作文材料,开始大量使用非虚构素材,考察思辨能力。

母语经典和孩子的语文学习联系最紧密,很多阅读素材乃至课文,都是从经典作品里节选出来滴。

而且从去年开始,语文有个很大的变化,新课标明确指出:“文化自信”要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母语系的传统经典文化内容,在校本内容中的占比越来越大。随着国际环境复杂性增加,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地方意识加持下,这个趋势只会愈来愈强。

如果忽视“母语经典阅读”,孩子语文学习会吃些不必要的亏,这点完全可以避免的。

你可能会疑惑,现在童书这么多,孩子的读物选择面这么广,还需要订阅报刊杂志吗?当然需要,而且是太需要了。

凯文·凯利在《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中说过,世界只会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变动”将成为常态,今天我们所追求的知识、成绩,绝不足以帮助孩子应对未来的变化。

只看到身边三亩地,格局无论如何也大不起来,唯有看见更多更远,才能意识到自身的渺小,而与此同时,你就拥有了更广阔的世界观。

“视野培养”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是短板,但现在有资源了,我们的孩子完全可以借助报刊杂志,补上这一课。

因为,绘本似乎被定义在了一个短暂的阅读阶段里—为学龄前孩子在人生最初几年里提供些亲子故事时间。

很多优秀绘本,根本就是跨年龄的存在,不要说孩子了,就连大人读起来也回味无穷,内容深度一点不输给文字书。

在国外,很多初高中老师,都依然会把绘本这种简单又高级的载体用于教授阅读和写作。

从线条、构图到叙事,每一幅都饱含艺术家的精心设计,对生活在图像时代的孩子来说,这既是美感的熏陶,也是视觉素养的培养。

篇幅所限,一些类型书没能列进来,比如《青蛙和蟾蜍》、《吃书的狐狸》这样的桥梁书,低年级孩子依然要坚持阅读,能帮助提升阅读速度;还有《穿内裤的狼》这种富含哲理和思辨精神的漫画书都非常好。

后面再慢慢补充吧,大家也可以先在“和千寻一起读童书”专辑里逛逛,我按年龄、功能做好了分类,专辑里还有些共读方法,或许你也能用得上。

今天分享的书单不能说全面,毕竟童书的海洋如此浩瀚,我也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探索者。相信大家心里也有许多自己和孩子心仪的好书,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我们一起交流经验,对[阅读]这件事做到心中有谱。选书不任性,孩子才不会把宝贵时间浪费在低价值读物上,能够从好书里汲取充足营养,做好准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