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与ESG的恩怨丨大成·时事评论

作为世界上最出名的人之一,马斯克的一举一动无不引来世人的瞩目。最近,马斯克频频炮轰ESG评级,而在最新的标普500 ESG指数中,特斯拉被剔出了名单。这场攻讦在大众中引起了很高的舆论热度,隐藏在双方纠葛背后的,是ESG的根本问题。

最早在4月3日,马斯克在回复推特网友的评论中就称:“企业ESG评级是魔鬼的化身”,并表示,ESG的投资原则“如果不加以修正,就应该删除”。

4月23日,马斯克在推特上炮轰比尔盖茨,称其一边花费5亿美元做空特斯拉,又一边邀请马斯克参与他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慈善活动,这种行为十分虚伪,他表示:“当你对特斯拉做空时,我无法认真对待你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慈善事业,特斯拉是在解决气候变化方面做得最多的公司”。

5月6日,特斯拉在其发布的《2021年影响力报告》[1]中,提出了ESG评级的问题,在第二页以醒目甚至有些扎眼的黑底白字开门见山地指出:“当前市面上的ESG评估方法存在本质上的缺陷。ESG需要改进其衡量评估真实状况的能力。”其主要抨击现今ESG评级的一点是,其只关注公司对世界产生的消极影响、没有分析积极影响。

5月17日,标普的北美ESG指数负责人发布了标普500ESG指数的第四次再平衡变化情况。其中,苹果、微软、亚马逊等公司再次入选,然而,强生、Meta(原Facebook)以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马斯克的特斯拉,都被“踢出”了指数。

5月19日,马斯克在推特怒骂:“埃克森美孚被标普500指数评为ESG前十,而特斯拉没有上榜!ESG就是一个骗局。它被虚假的社会正义战士武器化。”当时,特斯拉股价已连跌三天,有投资人将三分之一跌幅归结于特斯拉被摘出标普500ESG指数。

毋庸置疑的是,特斯拉之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意义重大,在推动全球向清洁新能源转变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这也是特斯拉在ESG评级中的优势,其能提供在使用过程中低碳排的产品“新能源汽车”。

但是,一方面,这一优势在ESG评级中并不显著。正如特斯拉在影响力报告中指出的,当前的ESG评级更倾向于评估投资风险而非价值创造。由于对财务影响程度、统计量化分析难度等原因,特斯拉最大的优势——产品对于交通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的改善——在目前的ESG评级中,并没有被作为首要重点。当然,这也与评估、投资策略有关,例如在可持续主题投资中,特斯拉的这一优势可能被无限放大。

另一方面,产品使用碳排放只是ESG标准中E环境方面的冰山一角,更不必谈S社会与G公司治理,而特斯拉自身并不是一家重视ESG的公司。

标普指数的负责人Margaret Dorn在5月17日的文章中指出,特斯拉的ESG表现并没有显著变差,但是存在一些旧有问题尚未解决,大致有5个扣分项:

第一,缺少减碳策略:电动车在生产中碳排放很高,特斯拉对生产过程中的减碳并无计划;

第三,产品质量问题:美国国家公路管理局认定了12场与特斯拉驾驶系统有关的事故,导致特斯拉召回车辆;

第五,环境污染:特斯拉工厂排放导致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曾多次被美国环保局罚款。

综合上述两方面,特斯拉的长项构不成显著优势、又忽视其他短板的不足,标普将特斯拉摘出名单有其合理之处,并明确点评道:“虽然特斯拉在替代燃油车方面卓有成效,但是从更宽幅的ESG标准来看,它正在落后于同行”。

虽然,标普是目前最著名的指数评级公司之一,其ESG指数具有相当权威性,但是,标普也只是众多ESG评级、指数机构之一,不同ESG评级机构各自秉持着对ESG的不同理解,它们的评级、收录标准有所差异。

在指数方面,有些同样著名的ESG指数中,特斯拉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比如,MSCI的美国ESG通用指数给了特斯拉很高的权重,排名第五。

在评级方面,在大多数评级中特斯拉的评分中规中矩,并没有很差,也比大多数石油公司以及其他汽车制造商(如大众和丰田)都高。

ESG评级公司晨星给特斯拉的评分为28.5(越低越好),具有中等风险,因为特斯拉在风险敞口上表现中等,对ESG重大风险的管理一般。

MSCI的ESG评级对特斯拉给出了“A”的评价,处于平均水平、落后于12%同业,在产品质量议题中处于落后水平,在公司治理、劳工管理议题中处于平均水平,这与标普对特斯拉的批评不谋而合。

总体上说,ESG指数、评级公司对待特斯拉并不苛刻。最初,可能只是标普对特斯拉ESG表现的批评,后来被马斯克上升为其与整个ESG评级体系甚至是ESG理念的分歧,这或许也符合马斯克作为明星企业家一贯以来的表现。

以其原文表述就是:“许多ESG评级评估:‘这个ESG因素是否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而我们需要一个系统评估:‘这家公司的增长是否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字里行间颇有一种“成大事者何拘小节”的不满:我要做的是创造价值,是改变世界的“大事”,为什么ESG评级面对并不重要的风险避之不及、要在“小节”上刁难我?

这也是ESG表面下的两股暗流:企业的ESG 实践,应当追求可持续方面的进步,还是追求企业稳定收益。

当然,这两者的分歧并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不需要“你死我活”。一方面,理论的成熟需要在分歧争议中不断演化才能达成共识,ESG从出现到现在不足20年,仍需要在实践与辩论中经受考验;另一方面,ESG理论在实际环境的变化中需要不断调整,比如在经济景气、欣欣向荣的环境中,可能需要追求价值创造、探寻新高度,而在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可能更需要企业的稳定、自保以等待机遇。

稳定收益与价值创造,置于投资策略中,最贴近的便是ESG整合与影响力投资。前者的定义是:投资管理人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系统而明确地纳入财务分析中。后者的定义是:投资人追求实现积极的、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不难发现,ESG在两种投资策略中扮演的角色并不相同。

ESG整合策略的落脚点还是“财务分析”、以财务收益为导向,ESG的目的仅是拓宽财务分析的考量因素范围、提升合理性与准确性,作为传统财务分析的补充搭档。因此,对于企业经营产生的外部性(企业活动对外界产生的、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的影响),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由于不对财务产生显著影响,也就不纳入ESG整合策略的考量。

马斯克所诟病的“埃克森美孚比特斯拉排名高”可能也有这部分原因,传统化石能源企业的负外部性——能源使用中的污染——对公司盈利的影响并不关键,特斯拉的正外部性——新能源汽车使用中的低排放——对公司盈利的影响也不关键,在ESG整合策略下难言谁更有优势。

影响力投资策略则并未考量财务效益,主要追求的是积极影响力,ESG,尤其是其中的“E”和“S”,就是策略中的主角。慈善基金一般采用的就是影响力投资策略。选择ESG整合策略还是影响力投资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