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创刊于1994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是国家级影视制作专业期刊。专注于影视节目摄制、编辑、后期制作等技术的推广,致力推动我国影视制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2014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出版行业最高奖)期刊类提名奖。
2023 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将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转型升级,深入探讨新形势下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举措和方法路径,突出呈现网络视听行业坚持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的使命担当,更加广泛凝聚力量,进一步推动网络视听奋进新征程、实现新跨越。
《影视制作》中国网络大会特刊精心组织了大咖寄语专题并邀请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未来电视有限公司CEO李鸣、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华数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鲍林强、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副台长蔡怀军、爱上电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红梅。共同擘画网络视听行业发展新愿景。同时还邀请技术前沿大咖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高级副总裁于冰、爱奇艺CTO兼基础架构和智能内容分发事业群(IIG)总裁刘文峰、中国移动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事业群EVP李琳、腾讯视频前端专家姚穗斌共同探讨AIGC等热点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寄语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的期待和展望。网络未来,随着网络视听行业将继续在守正创新中变革,中国网络视听行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对《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解读
2022 年,网络微短剧迎来了备案数量、上新频次和分账票房的大爆发。但整体上还存在良莠不齐、精品产出率较低的问题。尤其是无备案、快拍快上的“小程序”类微短剧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更影响了微短剧市场内容生态的健康发展。2022 年 11 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遏制乱象,对快速传播的网络小程序微短剧开展专项整治,并印发《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以期显著改观微短剧的行业风貌。
本文回顾了该政策出台的背景,并具体阐述了通知中对网络微短剧管理和创作提升的总体要求、管理原则和主要措施。
以“降本增效”为行业基调的 2022 年,网络视频市场发展进入成熟期,存量用户竞争激。以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为首的长视频平台精耕细作,降本增效,在优质内容上发力。长短视频“二创”谋和、出海国际市场、发力微短剧成为网络视频平台寻找新增量的路径。
本文通过对2022年网络视频市场表现进行盘点和分析,进而全面认识和理解网络视频市场的发展。
近年,随着算力、预训练模型和多模态技术的不断汇聚发展,在自然语言和音视频领域涌现出大量人工智能生产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作品,在聊天机器人、AI作画、虚拟主持人和新闻写作等应用场景中更是热点频出。
以 GPT-4 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创作与审核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带来机遇及挑战。
本文从 AIGC技术发展现状出发,梳理其技术演进脉络,探析AIGC技术在智慧广电与网络新视听领域中视频生成、虚拟主播、内容审核和智能推荐等场景的应用,及其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最后,探究该技术在安全性、版权保护等方面的争议,指出相关政策的健全对AIGC 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GY/T360—2022《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内容标识标签规范》标准解读
当下传统“电视频道”线性排播承载的内容量不足、内容分类与推荐不精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话语体系”不一致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互联网时代下台播内容影响力及价值逐渐“被边缘化”。与此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迭代,各网络视听机构研发专属的个性化推荐系统,打造海量专属标签词库,有效提升业务运营效果,提高了用户黏性。
2022 年 9 月 19 日,标准文件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推荐性行业标准,予以发布,GY/T 360-2022《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内容标识标签规范》
本标准编制以广电服务民生为主题,以用户需求为突破点,定向切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音视频内容标签体系应用现状,采用问卷调研法、访谈调查法与实践法等形式,深入了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分类及内容标签的结构及应用情况。同时还对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介绍了标准制定背景、编制过程、设计思路、主要内容、文本结构、编制原则等,进一步规范视听资源管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网络电影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这一趋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们对于高质量、有趣的网络电影内容的不断追求。作为网络电影领域的一位资深从业者,淘梦创始人、CEO 阴超拥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对网络电影市场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入了解。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我们将跟随阴超的视角,深入探讨网络电影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将重点关注网络电影的制作流程、内容创作、营销策略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以期更好地了解网络电影的全貌和未来发展方向。
项目主要依托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硬件和软件上解决了超高清技术的难点 :大容量存储和高速实时编解码。存储采用多套NAS 存储,万兆光纤组网,编解码效率完全依靠工作站,低成本高效率,后期可以方便地在网络中任意增加功能模块,比如智能剪辑、智能媒资。
云南广播电视台摄制的 COP15 大型纪录片《生命之歌》,按照4K UHD技术标准制作,30 分钟 *7 集进行叙述。《生命之歌》在制作中采用4K超高清分辨率的设备拍摄完成。节目制作采用高动态范围HLG电视节目历时 3 年,累计素材量达 100 多 TB。
电影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已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现场拍摄环节中的科技含量升级速度却全面落后于后期制作环节。在演播室、舞台中成熟运用的照明数字控制技术进入电影行业并被成熟运用只有三四年的时间(国内首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电影是于 2017 年拍摄的《八佰》),而 LED 背景墙技术则是去年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电影虚拟化制作技术。2021 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在尝试和使用这两项技术进行拍摄。
本文结合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数字虚拟灯光实验室的使用,探讨了 LED 背景墙和照明数字控制两项技术的综合运用,将会对电影照明产生的影响 ;以及在使用以上两项技术后,如何分析和建立电影照明结构,匹配光效,塑造影像真实感,从而满足电影摄影师的创作目的以及效果应用。
在实测基础上,结合传统摄影照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