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点评】打破边界方立潮头

6月28日晚间,针对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的相关市场传闻,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进和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关于如何推进,有多种路径选择,现尚在讨论中。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未来若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将对行业和市场有何影响,本文对此做简要分析。

金融供给侧改革和金融开放下的大趋势:我国金融供给的结构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金融资源分配不均,对新经济、新动能等未来发展方向的支持效率偏低。2020年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受新冠疫情影响,加大了不确定性,对改革的诉求显得尤为迫切。在新老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点,金融供给侧亟待结构调整,这也是经济增速换挡下金融资源的主动重新配置。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有利于促进债务与股权融资相结合,打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分割界限,提升我国金融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达到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最终目的。另外,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直接融资替代间接融资是大趋势,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有利于银行、券商共同推动直接融资发展。

政策重点在“质”:虽然政策细节尚未公布,但政策重点我们认为不难预判,即重点在“质”。从证监会“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的表态可知,管理层需要的是能与外资投行抗衡的大投行,而不是一堆重复低水平建设的券商牌照。所以我们判断,监管层会对发放券商牌照的银行家数做控制,首批试点参与银行预计以1~2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主。同时,预计试点时间也会持续较长,是一个渐进的改革过程。

行业影响: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差异化竞争:根据我们的预判,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试点对银行、券商行业短期的影响均有限。银行:业务发展来看,试点银行未必能获得券商全牌照。根据证监会“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的表态,我们判断给银行发放经纪业务牌照的概率比较低。目前对商业银行最有价值的应为投行及财富管理业务。券商:未来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落地后,行业内部可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即银行系证券公司和纯证券公司各自发挥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

市场影响:金融改革催生估值新生态:从估值生态上来说,资本市场的改革推进,必然会对现有估值生态产生影响,包括此前上证综指编制方案修订等消息,都折射了市场在拥抱价值、成长的诉求。政策驱动+盈利引导是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环境下,我们认为,科技成长类会更为受益,金融改革的推动有望进一步推动经济新动能的转化,推动资金脱虚向实,带动股市盈利端回报率的提升,从而推升股市的配置价值。

6月28日晚间,针对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的相关市场传闻,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进和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关于如何推进,有多种路径选择,现尚在讨论中。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未来若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将对行业和市场有何影响,本文对此做简要分析。

我国金融供给的结构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金融资源分配不均,对新经济、新动能等未来发展方向的支持效率偏低。2020年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受新冠疫情影响,加大了不确定性,对改革的诉求显得尤为迫切。在新老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点,金融供给侧亟待结构调整,这也是经济增速换挡下金融资源的主动重新配置。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有利于促进债务与股权融资相结合,打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分割界限,提升我国金融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达到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最终目的。另外,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直接融资替代间接融资是大趋势,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有利于银行、券商共同推动直接融资发展。

金融全球化时代,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之间已不再局限于单一业务的竞争,而是突出表现在以综合服务能力为基础的集团竞争。加上国内金融加大开放的大背景,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完成财富管理生态链的闭环,有利于发挥商业银行在客户资源、负债成本端的优势,以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投资银行,应对国际竞争。

虽然政策细节尚未公布,但政策重点我们认为不难预判,即重点在“质”。从证监会“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的表态可知,管理层需要的是能与外资投行抗衡的大投行,而不是一堆重复低水平建设的券商牌照。所以我们判断,监管层会对发放券商牌照的银行家数做控制,首批试点参与银行预计以1~2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主。同时,预计试点时间也会持续较长,是一个渐进的改革过程。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第43 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决定了银行业、证券业分业经营的格局。鉴于现有的分业规定,国内银行可以三种形式触及证券业务:1)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在境外从事证券业务;2)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3)与同一集团的兄弟证券公司发生业务协同。如果未来可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实施方式上存在多元化结合可能,预计有三种方式,即新设证券公司、收购市场上的存量券商以及集团内股权划转。不同实施方式,在实施难度和经营模式的优劣上也存在差异化,比较而言,集团内部股权划转相对简单可行,障碍小。

根据我们的预判,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试点对银行、券商行业短期的影响均有限。对于银行而言,19年国内证券业净利润1231亿元,仅占同期商业银行净利润约6%左右,两者体量不在一个级别。所以,短期看券商牌照发放对银行业绩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的。对于券商而言,由于首批的试点、牌照有限,加上头部券商在投行等业务方面有较强的人才和资源积淀,估计所受影响也相对较小。

银行:业务发展来看,试点银行未必能获得券商全牌照。根据证监会“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的表态,我们判断给银行发放经纪业务牌照的概率比较低。目前对商业银行最有价值的应为投行及财富管理业务。

投行业务对银行具有较大的协作价值,银行大型企业客户积累多,债权、股权投行业务均大有可为。从已有牌照范围看,银行已经是银行间债券市场最大的承销商,现在缺的是交易所市场的债券承销资格,和股票承销保荐资格,券商牌照将帮助其补短板。另外,银行通过在香港设立证券子公司,在港股市场已经形成了竞争力。未来若放开银行在国内股权领域的投行牌照,则银行可发挥其在特定客户领域和资本金方面的优势。

由于银行有理财子公司和基金牌照,其实财富管理业务已向银行放开。目前已有 9 家商业银行参与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近几年来,得益于居民资管需求以及股债双牛,银行旗下的基金管理公司发展迅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于开展财富管理业务,银行凭借其账户结算体系、零售客户资源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