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评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拥有国内四大供应链集团中的3家,中国供应链管理年会永久落户……近年来,福建厦门大力推动供应链建设,不仅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还带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人民生活。
供应链到底如何发挥作用?厦门有哪些经验和思考?推动供应链建设,还有哪些难题待解?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陈修贤跟着农户下田,一路走完玉米收割、收购、质检、烘干、仓储、运输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减少各环节的损耗,为整个过程降本增效。在优化生产环节的同时,一条北粮南运的大通道随之开辟。以黑龙江省富锦市到四川省成都市为例,陈修贤算了一笔账:“得益于北粮南运的多式联运网络,运输时间缩短5天,每吨运输成本减少20元。”
“叉车定制化率高达70%、涉及零件多达4万种,既要保证生产交期,又要实现库存有效控制。”指着一套内部库存系统,曾剑锋道出企业高效生产的秘诀:收到订单后,内部库存系统会自动生成零配件清单。与此同时,各供应商获得清单需求,根据订单排期组织原料装配。生产前一天,零件包到达仓库指定位置。生产当天,哪个零件在哪个时间到生产线哪个位置,精确无误。
争分夺秒。半小时内,位于泉州、三明、福州的三家国贸钢材仓库收到了总部的电子提单。与此同时,3支车队收到托运单后,分三个方向从厦门出发。当晚7点30分,一支车队抵达泉州安溪库。库门外,管理员已等候在旁,货品整装待发。1小时后,1000吨钢材完成装车,立刻返回。当晚零点,在地铁3号线南延段厦大白城站,钢材及时到位。
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是厦门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方向之一。2021年,绿百合获评第一批厦门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一系列重点培育举措随之而来。方向指引、资金补助……很快,一套全程可溯的生鲜供应链管理系统落地。如今,一条鱼从鱼苗起就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养殖、加工、运输、上桌,透过这套生鲜供应链管理系统,鱼的“一生”被全程记录。
“平台、人才、体系,企业反映的大多是共性问题,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罗健鹏说,近年来,市里成立现代供应链联合会,作为政府和企业间的交流平台;建立供应链科创中心,以市场化方式为更多企业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共服务平台框架也已基本搭建完成,一期服务已上线,后续有望继续叠加供应链金融、法务等多种服务……
几年前,公司有关负责人常为订单乌龙而发愁:“内部各部门信息不通,这头订单已经取消,那头货却发出去了!”璞真食品的困难,正是供应链科创中心的专长。一次行业交流会上,双方一拍即合——由科创中心提供支持,为璞真食品搭建供应链管理平台。如今,平台不仅打通了内部管理流程,也面向上下游客户。“销售数据和客户反馈汇入后,为我们改进产品提供了直接依据。”公司市场部经理张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