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上海欧洲学会与澎湃新闻()“外交学人”合作推出的“欧洲观察室”专栏的第38篇。
2月26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与上海欧洲学会共同主办了一场政策报告发布会暨中欧关系学术研讨会,发布了两份报告——《欧洲对华政策报告(2022)》和《欧盟的大国和地区政策(2022)》,前者阐述和分析了2022年度欧盟及部分欧洲国家的对华政策基本内容、政策背景、政策动机和未来发展趋势。《欧洲对华政策报告(2022)》指出,欧洲的对华政策立场在2022年变得与美国的对华政策具有越来越大的相似性,但这并不表明欧洲和美国的对华政策将变得完全相同。展望2023年,欧盟对华政策会持续调整,中欧关系会在各种挑战中继续发展,中欧也可以在双边合作和国际多边事务同承担更多的责任,并致力于推进建设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的国际社会。
澎湃新闻()获授权刊发报告中部分文章,以窥2023年中欧关系发展趋势之一斑。
2022年,英国政府频繁换届,但对华政策却一如既往的强硬。由于俄乌冲突爆发,英国政府无暇全力应对所谓“中国威胁”。但英国政府在战略上分化中俄,避免双方深度合作。英国政府继续以双标干涉中国内政,在涉港、涉疆、涉藏、涉台等事务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和开展不正当的行动。由于中英高层沟通不畅,中英人文交流受挫,在韧性十足的经贸合作中,英国政府却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介入,影响了中英正常的经贸、投资和科技合作,并造成了英国人民的不满。
2022年对英国来说是战略实施的重要年份,在英国政客看来很多事件的爆发印证了英国此前的战略预判。2021年英国发布报告称:俄罗斯是英国的“最严重威胁”,中国是“系统性竞争对手”。2022年初,英国一方面盯防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的军队集结情况,另一方面对中俄关系热络感到担忧和不安。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向中国发出呼吁,声称中国想要当负责任的全球行为体,就应尽一切可能确保俄罗斯后退。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正式爆发后,英国全力以赴援乌抗俄。在英国议会下院辩论中,一些议员把中俄区别对待,认为中国不是俄罗斯,并呼吁中国不要效仿俄罗斯,相反可以利用平息俄乌冲突的绝佳机会展现领导力。实际上,这是在拉拢中国抗击俄罗斯。但随着中国迟迟未明确表态支持任何一方,英国的策略并未奏效。
但英国必须在战场上协助乌克兰击败俄罗斯,因为英国政客坚信:如果俄罗斯成功改写欧洲边界,中国则有信心控制台湾。去年3月初,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公布“六点行动计划”以确保“普京必须失败”;随后的3月25日,约翰逊首相与习主席通电话就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中方的立场是,国际社会要劝和促谈,创造条件推动乌克兰恢复和平,中国愿意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多次向中国喊话并要求中国公开反对俄罗斯失败之后,英国外交大臣去年4月底表示,“中国的崛起并非无法阻挡。如果中国不遵守规则,也就不会继续崛起”,并呼吁占全球经济体量一半的G7团结一致增强经济安全。英国还借助于G7的力量呼吁中国对俄施压,迫使俄立即无条件从乌克兰撤军。英国常在国际社会上表态,要求中国做负责任的大国,并和西方国家一道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至少不要帮助俄罗斯。
除口头呼吁外,英国还在实际行动上威慑和抗衡中国。英国虽口头上说台湾和大陆的关系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不能相提并论,但现实中却走向独立。在美国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之时,英国指责中国单方面升级,而罔顾美国挑衅在先的事实。英国外交部、国防部等政客多次表态,要求“确保台湾能够自我防卫,确保台湾有意义地参加国际组织,还要加强与台湾的经济关系”。苏纳克自担任英国首相后延续前任政府的既有对外政策,对华进一步强硬,认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并坚决自我防卫,不排除向台湾运送武器。
英国在国际社会要求他国尊重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具体到对华关系上,英国政府却长期干涉中国内政和破坏中国领土安全。
或许由于英国女王去世和首相频繁换届的缘故,英国政府2022年只发布了一份《香港问题半年报告》,第二份报告可能于2023年发表。然而英国长期干涉中国内政的决心并未改变,自香港回归中国以来,英国政府已公开发表了50份《香港问题半年报告》,其中大都是站在英国立场对中国的批评言辞而缺乏事实根据。在去年3月份发布的第50份报告中,英国政府顽固地认为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是国际条约,至少在2047年前保障香港高度自治和自由权利,而中国实施的《香港国安法》破坏了《中英联合声明》的承诺,选举制度的变化在立法上消除了真正的政治反对派。
为引导香港民众赴英,英国政府为持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的香港人开设了移民英国的绿色通道,此举严重违反《中英联合声明》。截至2022年7月,英国已为12.3万余香港人重建了身份,并资助英国国内40余家非政府组织为这些香港人在英“落户”予以协助。
除以实际行动干涉香港事务外,英国政府还围绕新疆、西藏所谓“人权”问题大做文章。2022年10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否决了新疆人权状况辩论提案后,英国声称将“继续与伙伴们追究中国的责任,曝光中国对人权的侵犯”。在上,英国政府坚称航行自由,并派官员访台。2022年11月底12月初,英国下院外事委员会主席卡恩斯率5人代表团赴台湾访问;12月中旬,下院外事委员会提出建议称,台湾是英国在印太地区利益的核心组成部分,英国政府应主张的不应以武力改变现状的政策。英国干涉中国内政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中国却对英国的苏格兰独立公投问题、北爱尔兰脱离英国问题等均表示不予干涉,因为那些事务是英国的内政。
此外,保守党前邓肯·史密斯、军情五处处长麦卡勒姆等人极力渲染“”,把英国自身问题归咎于中国干涉,以此来缓解近年来因英国脱欧和新冠疫情导致的社会危机,转移国内矛盾。“”的鼓吹者指责中国“试图渗透和颠覆英国政治体系”,寻求影响英国议员进行“政治干涉活动”,试图改变游戏规则,是英国最大的战略挑战。事实上,英国正在扩充军备、制造对抗,改写现有国际体系,把全球化发展与合作大势变成敌我对决的局势,并试图成为所谓“自由民主阵营”的领导者。
21世纪以来,中英高层交往不断深化,相关对话机制得以建立,比如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战略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等。但随着英国民粹主义崛起,中英高层交往明显减少,相关对话机制处于暂停状态。约翰逊、特拉斯、苏纳克等3位首相至今未曾访华,中英高层仅以通电话形式沟通紧急事务。
2022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理应是纪念和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契机,但现实中却相互冷落,双方未开展大型纪念活动。去年2月25日,时任外交大臣特拉斯与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通电话,英方主要表达的是希望中方支持乌克兰;去年3月25日,时任首相约翰逊与习主席通电线个小时,主要讨论的是乌克兰局势。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去世后,去年9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在伦敦出席英国女王葬礼,为稳定中英关系发展作出表率。
苏纳克当选英国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