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的一些小心得

时事评论,这种看似的很炫的东西,其实在当前已经活力不足、刻板有加。以前的时评达人,如长平、硕鼠等人都在舆论高压态势下销声匿迹。

要写一篇合格时评,你只要看够一个月的大报评论版,养成关注新闻的习惯,一篇60分的时评就可以信手拈来,但要写一个出色的评论,你需要厚积薄发,读很多书,看很多事,写很多文,还要有灵气与锐气,路漫漫啊。

在当前的时评界,大致可分两种景象:一,大行其道的是“正确的废话”。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处处渲染鱼水之情,评论泛泛而谈,不着要点,又没有出错,简言之“正确的废话”。比如保障房分配、毒奶粉事件、医患关系等,大多是这种套路:

第三段及之后:讲述如何做。很吊轨的是,无论是什么事件,你几乎可以发现措施是雷同的。加强监管,加大投入,严肃追责,列入黑名单,加大宣传教育……万金油式的措施常见于报端。

作为曾经的主流大报的时评人,我到后来已经非常厌倦这种似是而非的调子,几乎有种想吐的感觉。读者可能没留意,但作者心里是痛苦的。由于对该领域缺少深入的调研与积累,要在短时间内写出一个很有见地、入目三分的观点是十分难的。所以只能如此草草列举无关痛痒的举措,文笔好的还有一点审美享受,文笔差的,简直无法多读。

其实当前时评看似井喷,真正有价值的却不多,雷同而不着边际的文章大行其道。我举个例子说明。近日“毒跑道”事件甚嚣尘上。6月15日广州日报头条评论是《 “跑道有毒”不只是标准缺位的问题》,6月13日南方都市报头条评论是《符合国标却不安全是在纵容合法互害》,应该说两份大报关注到这个问题并对提出不少意见是好,但内文读罢却难以给人太多启迪,甚至有些与现实不符的地方。我们国家的跑道标准是比欧美许多国家高的,毒跑道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是要提高标准,或者加强监管这种问题。(

)当中给我们真正有启发的,是企业昧着良心办坏事的风险规避问题,是全社会如何自发形成一个重视质量、共谋共治的问题。

时评界的第二种景象是尖锐的时评一闪而过,不一会就404了。凤凰评论家的公号常常有这类文章出现,印象深刻的是雷洋事件,他们就抓住一个点写了个文章,标题是:法治不该辜负一个中产阶级妻子的克制。切入点很小,写的很到位,可惜昙花一现。

对于评论,我始终觉得,与其面面俱到,写正确的废话,不如有感而发,只写一点,鞭辟入里。可惜这种的东西越来越少。很多时候,井喷的时评是一种虚假繁荣,过尽千帆后,发现空有落寞与无奈。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的双重矛盾始终存在,尤其是移动设备越来越便捷的当下,好的时评如掘金,满目黄沙,只待一颗闪光的金子,但这样的发现越来越艰难,似乎是一种时代宿命。信息爆炸,也挤压了本来可以留给好文字的珍贵时光。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