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日周四《新闻联播》要闻汇总

今天(2月2日),由浙江省商务厅牵头的招商团从杭州出发,前往德国、匈牙利、捷克,开启为期10天的招商引资之旅。今年,浙江省将重点招引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电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项目,预计有超200个团组赴境外开展招商活动,实现高水平走出去闯天下与高质量引进来强浙江有机统一。

不仅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同时以改革为抓手练好内功。这两天,浙江省围绕市场主体的准入、监管、成长、退出,推出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包括24条改革举措。

与此同时,浙江今年起全面实施“千项万亿”工程,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第一批总投资8000多亿元的791个项目已安排实施。为推动数字经济更好地服务实体,浙江省还率先打造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至今已经促成了50多个制造业数字化项目落地。

新春伊始,安徽在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上发力,聚焦重点领域积极引入一批大项目,奋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春节刚过,安徽芜湖航空产业园内,总投资20亿元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正加快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安徽通用航空产业链扣上关键一环。

作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目前,这里已聚集覆盖航空发动机、螺旋桨、维修等关联企业近200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未来将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通用航空产业是安徽加速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今年,安徽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建设26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一季度,全省即将开工的1017个项目中,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类项目占比近四成,投资额占总投资的一半以上。

近日,安徽还出台措施,围绕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及优势产业,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更好融合。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2月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2年我国商务运行总体实现稳中有进。

从消费看,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万亿元,与2021年基本持平。新型消费发展态势较好,升级类消费需求加快释放。

从外贸看,202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达到了42.1万亿元,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17.1%,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从利用外资看,2022年我国引资规模达1.2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前列。得益于外资准入限制的全面放开,汽车制造业引资大幅增长263.8%。

从对外投资看,2022年,绿色、数字等领域投资合作成为新增长点。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万亿元,新签合同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数比2021年增加59个。

今天(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修复”。我国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林草局今天发布,我国新增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等18处国际重要湿地,至此,我国的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2处。我国现有湿地面积约5635万公顷,是全球湿地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4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1200多万亩。

在江西万载赤兴乡镜山村,当地通过修建湿地可循环水系建设候鸟小家园,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小微湿地生态系统。

在河南漯河的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当地科学开展生态恢复,种植芦苇、香蒲、荻草等水生植物,修复湿地生态环境。

目前,《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正在稳步实施,将优先在30个重点区域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按照规划,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

一年之计在于春。祖国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位于山西运城的盐湖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复工,各种工程机械忙碌有序。从2021年开始,运城启动盐湖生态修复工程,今年继续进行堤埝整治、江道疏通、垃圾清理等,让盐湖恢复应有的生态面貌。

在山东德州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现场,工人正在岸边进行苗木修剪、环境清理等工作。为了弥补黄河岸线生态功能不足的短板,山东省持续开展生态修护和环境提升改造工程,目前绵延八百公里的黄河生态廊道已经规模初现。

长江经济带新一轮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有序展开。在太湖,挖泥船正在加紧作业,抽取湖底淤泥,清淤工程可有效改善太湖水质。同时,今年的芦苇补种工作也已经开始。工人们将沿岸干枯的芦苇进行收割清理,并在缺失区域补种下芦苇幼苗。

在南海之滨的广西防城港市,工作人员正在海滩上栽种红树幼苗。作为国家红树林保护修复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广西将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000公顷,筑牢西南边海绿色屏障。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下达两批2023年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预算,累计119亿元,用于支持开展“十四五”第一批、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

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以来,全国整体疫情目前已进入低流行水平,患者经过救治陆续康复出院,各地医院正逐步恢复正常诊疗服务。

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所有专科门诊都已开放,疫情高峰时临时转型扩充的病房已全部恢复原有病区功能。

为有效应对去年12月以来的新冠患者就诊高峰,全国1300多万医务人员坚守救治一线,各地医院统筹调配医疗资源,打破科室界线,分级分类救治患者。同时,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夯实基层医疗卫生网底,城市三级医院分区包片,和基层医院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和绿色转诊通道。

在上海市徐汇区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7岁的王荣林感染新冠后,依托社区和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得到有效救治,病情稳定后又转回社区接受康复治疗,上级医院还派来专家团队定期巡诊。

近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发布的公告明确,2023年1月30日起1年内,部分出口且自出口之日起6个月内因滞销、退货等原因原状退运进境的商品(不含食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出口时已征收的出口关税准予退还。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春节以来,铁路春运客流持续回升,1月22日至2月1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02亿人次,同比增长48.7%;日均发送旅客931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春运同期的90%。从目前铁路12306售票数据分析,元宵节前后,务工流、学生流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