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一座常住人口只有65万余人的小城,在上周末的一场大雨中被人们看见、关切。
涿州是河北省保定市代管的县级市,总面积约751平方公里,其地质构造属于太行山山洪冲积扇,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水系发达,北拒马河穿城而过,永定河、小清河、白沟河等六条河流交汇于此。受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9日8时开始,涿州遭遇持续强降雨;31日晚间,当地所有河流启动红色预警;至8月1日10时,部分地区严重内涝,全市受灾人数逾13万人。“涿州目前需要大量的船只转移群众。全域停水,部分停电,物资供应暂时满足,但不知道能支撑多久……”8月1日晚,全国各地救援力量闻“汛”而动,向险而行,驰援涿州!
截至8月4日,涿州共计402个村落已全部取得联系,亟待救援群众已基本安置完毕。
穿梭在村巷里的一条条救生艇成为“生命方舟”,一道道焦急的目光扫视着每一条返回的小艇,巴望着自己熟悉的身影出现。当这座华北小城被罕见且超预期的水灾围困,呼救、施救、获救的人们,正在经历的每一天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等亲人、等通知、等水退。
当浑浊的洪水席卷而来时,李张睿祎的爷爷奶奶被困在了百尺竿镇大石桥村团结小区的住所内。那里位于北拒马河北岸,是最早被淹的村庄之一,截止到8月3日,已经失联三天。
“一片汪洋,像海一样,路边的行道树只看见树冠。”李张睿祎密切关注着网络上有关团结小区的消息,陷在铺天盖地的信息里,越发着急。她看到一则新闻里有团结小区居民亲述的状况:眼看着一艘艘救援艇笔直向前驶去,去解救附近的被困者,却没有救援力量去搭救团结小区的居民。
受困人员太多,他们被急湍汪洋围堵,像一座座“孤岛”,每一座“孤岛”都在呼救。然而,水流速度快、水位不断上涨、水下状况复杂、救援人员地形熟等原因,导致救援难度层层叠加。
“爷爷奶奶最后一个电话打来时,说:断水,断电,家里的一楼完全淹没,他们转移到二楼,战战兢兢站在水里……”怕有基础病的老人撑不住,怕救援队路过没听到他们的呼救……一个个揪心的场景闪现过脑海,李张睿祎的姑姑再也坐不住了,8月3日清晨6点,她独自出发去寻找父母。
“车完全开不过去,姑姑直接把车扔了,基本是连趟水带游泳过去的。”心急如焚的女儿只想立刻见到父母。
“到家后,发现爷爷奶奶不在屋里,听到邻居有老人在求救,姑姑立刻掉头,把邻居们先救了出来。”李张睿祎说,“姑姑真的很勇敢,而且很善良。和她比起来,我只能在家里敲键盘发发求救信息。”
在洪水侵袭之下,涿州大部分地区断水断电,没有通讯信号,手机电量也随时会耗尽,被困“孤岛”的人们从求救、自救,到参与救援,很快成了一种常态。
直到8月3日下午,李张睿祎的爷爷奶奶借用别人手机向家人们报了平安:已经被救援队转移到安置点。
8月2日早上6时,河北省决定根据来水情况启动永定河泛区——这是98处国家蓄滞洪区之一,蓄洪容积约4亿立方米。据新华社报道,河北省共陆续启用7处蓄滞洪区,分别为宁晋泊、大陆泽、小清河分洪区、兰沟洼、东淀、献县泛区、永定河泛区。而小清河分洪区、兰沟洼蓄滞洪区位于涿州境内。
早在前一天,永定河水位不断上涨时,“可能要泄洪”的消息便传到了李张睿祎所住的华阳路公安小区。“当时真的很害怕,因为我们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灾害,已经不是一种恐惧了,就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一种无力感,感觉人类在灾难面前特别渺小。”
李张睿祎家住的楼房一共六层,她家位于三楼,“那天晚上大家都在收拾东西,住得比较高的邻居在群里喊:‘如果水来了就都往楼上跑,咱们一起躲着。’”
洪水袭来时,张茜的父母和姐姐正在大石桥新发地批发市场,这里有他们经营的店铺,父母卖蔬菜,姐姐则经营一家水果批发店铺。市场位于百尺竿镇大邵村,也是受灾比较严重的位置之一。网络上有一组照片显示,这处占地318亩的大型市场,被淹得只看见蓝色、红色的彩钢瓦屋顶。
张茜住在涿州东部的高铁站附近,暂时安全,但家人们的电话都打不通,让她焦急万分,只好在网络平台的互助超话里寻求帮助。
原本担心个人账号没有粉丝,也没有流量,张茜只能默默祈祷自己的求助信息千万不要石沉大海,结果,没几分钟就接到了三个电话。“一个蓝天救援队打来,问家人的详细位置,还有一个网络平台的救援中心和一个志愿者群体,让我把家人的信息填一个表,他们帮助联系救援。”
后来张茜得知,很多救援队和志愿者会蹲守在网络平台上,持续关注求助信息,以实施有效、有目的的救援。
求助信息发布后5小时,张茜的父母打来电话:市场里的人们都被转移到一个安置点,安置点是附近的一幢大楼,“大楼里水和食物暂时还比较紧缺,但万幸没太大危险了。”
“父母经过短暂休息后,便去了附近的亲戚家暂时安住,姐姐执意留在安置点,她想等水退了以后,回店铺里看看,把重要的财物拿回来。”张茜说。
救援现场经常见到救援队冲着行动缓慢的被困人员大喊:先上船,不要再收拾财物了……但是对老百姓来说,能保住财物还是要紧的。市场里的车早已被淹得都看不见车顶,张茜一家人的几辆货车、轿车全都泡了汤。“眼睁睁看着大批货物沉没在水里,起早贪黑挣的钱打了水漂,很心疼。”姐姐的手机后来一直打不通,通最后一个电话时,张茜能听出她十分沮丧。
在等待救援队赶来之前,当地人也在积极组织自救。张茜说:“我有个亲戚住在村里,救援队赶不及,他们就用自己之前买的两艘皮艇自救。村书记组织大伙儿一趟趟往外运送居民,现在应该差不多都安全转移了。”
没人料到这场雨会如此大,直到它淹没了街道和村庄。在混乱的信息中时刻担心“是否会有新一波涨水泄洪”,张茜很紧张,“特别震惊,没想过能有这么大的暴雨。”
“主路都淹了,现在好多路都不能走,比如从城东去城西,需要在高速上绕很久才能到。先上高速去北京,然后再绕回来。”住在城东的张茜计划着路线去城西给父母送吃的,终被父母劝阻:“别折腾了,坚持几天就好了。”
好消息是,父母暂住的大邵村水位稍微降了点儿;坏消息是,皮艇进不去,补给物资依旧困难,衣服、水、食物都很缺。张茜在网络平台上不断发布求助信息:希望有人能给村里送去物资。
这期间,张茜所在小区的邻居们也在积极自救,虽然自己家物资都不一定充足,但还是有许多人愿意慷慨解囊。
社区微信群里常有这样的信息:“急需矿泉水,谁家有富余的能卖给我几瓶?”“停气停电,家里没有能吃的了,哪位邻居有速食能卖?”一条条求助信息很快得到回应:“我家有!”“不要钱,您到我门口拿。”
虽然很多邻居平时素未谋面,但谁家遇到困难,大家都愿伸出援手。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成为灾难面前点燃希望的一盏烛火。
四处找人救援爷爷奶奶期间,李张睿祎从某网络平台上获知不少自发组织救援的志愿者群,8月1日上午,她加入群聊,成为一名志愿者。这让她“找到了挽起胳膊往前走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