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不休》:泛起水花然后迅速休止荔枝影评

显然,《不止不休》是一种少见且特别的国产电影:它以国内新闻人的真实经历为背景,时间线年前纸媒的黄金时代。我相信,不管是老一辈传媒人还是新一代传媒系学生,都会在工作、课堂乃至教材中接触过这些新闻史的经典案例。选题会、西祠胡同、版主这些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的名词被呈现在银幕上,甚至片名《不止不休》都脱胎于《南方周末》

在前半部分,白客饰演的无学历青年男主在北京艰难求职的愿景,和其本身对写作和新闻的热忱是有机相连的,张颂文饰演的老记者也很好地展现了其对调查报道的老道和执着。到了后半部分,反对是

年真实发生过的新闻案例,这个动人的主题也有一些《我不是药神》的影子。但是,小镇青年的工作,调查记者的新闻理想,反对,这三个主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联结,反而由于表现主题过多而显得支离破碎。

从新闻专业的角度,也很容易看出电影在刻画新闻场景时的笨拙和偏离。当年有众多媒体参与了反对的报道呼吁,并非男主“孤身一人对抗整个社会”。作为知名报纸的知名记者,张颂文对新闻的理解也几乎完全不符合他的身份。年轻记者觉得报道需要调整完善,需要加入对乙肝的科普和反歧视呼吁,张颂文却以影响排期为由粗暴拒绝,甚至因此将年轻记者开除。

戏剧的核心在于矛盾和冲突,但为了制造这种冲突,片方强行将本来合作共存的双方放置到对立面满怀新闻理想和同情心的年轻记者,碰上执着抢排期变得不近情理、甚至失去基本新闻判断力的老记者。与此同时,调查报道中更容易碰到的困难和矛盾却被有意忽视。不知道为何片方最终采用这种呈现手段,但对新闻从业者来说,这种呈现肯定无法令人满意,甚至对一些还抱有新闻热情的学子来说,这种矛盾制造也是一种误导。

“写了一夜写出来了”“得了最佳稿件奖”这种手段去烘托报道的高明,只会让观者云里雾里,隔着厚厚的距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