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中国家长不愿触碰的“禁忌话题” 却是让孩子们变聪明的最佳课堂

原标题:大部分中国家长不愿触碰的“禁忌话题”, 却是让孩子们变聪明的最佳课堂

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我们的孩子是选择视而不见还是直面风险?如何接收世界发出的诸多信号?又如何去解读它?风险社会,提升儿童的信息素养变得格外迫切。

作者:小Q,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本文经“博雅小学堂”编辑整理。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我爱人说:“当年在马航MH370失事的飞机上有我的大学同班同学……事后看到我的行李箱上贴着好几张马航MH370的航班标签时后背发凉,那一年我也经常飞这个航班……”

听完这些故事,我的儿子陷入沉默。对一个11岁少年来讲,这沉默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

有家长问我:“当恶性事件或负面新闻发生时,我会刻意回避这些新闻,觉得孩子太小,或者不想让孩子接触这个世界的阴暗面,你会不会跟孩子讲这样的新闻?”

我会告诉孩子发生空难了,也会和他分享我们的一位同学曾经因空难丧生,灾难离我们并不遥远。

“共情”的前提是换位思考,如果我们能从读者的角度切换到新闻当事人的角度,人类的悲欢就能相通。

因此,我从不回避“负面新闻”。所谓的“负面新闻”也是人以自己的标准进行划分的。如果把世界比喻成拼图的话,它们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些作品以毫不掩饰的镜头,记录最难忘的瞬间,呈现了二十世纪惊心动魄的真实,有暴力、仇杀、苦难、贪婪和倒错的人性,也有正义、和平、发展和梦想。

另外,针对负面的新闻事件,即使家长想回避,不想让孩子知道,孩子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了解,毕竟互联网如此发达。

吴某凡事件,当时我也和孩子聊过,讨论的重点放在“一位流量巨星身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儿”,我们主要是围绕着“德不配位”来聊的。

娱乐化的时代、追逐利益的经济公司联手打造流量明星,当他的能力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不匹配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吴某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如果你这样和孩子聊新闻,它就跳出了娱乐新闻的范畴。所以,家长作为孩子信息世界的把关人不要故意把负面新闻过滤掉。

如果家长不具备与孩子深入探讨新闻的能力,我推荐博雅小学堂《给孩子的新闻系列》,这是一档为孩子制作的新闻类音频节目。

内容紧跟时事,通过跟孩子们探讨社会中的新闻,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去伪存真。事实证明,试图把孩子圈养在童话小屋里的做法是愚蠢的。‍

2022年的「新闻」节目已经上线,最近一期话题就是跟孩子探讨东航空难,这个话题很难聊,很多父母不知如何跟孩子开头谈悲剧、意外。但这是现实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

孩子在10岁以前亲子对话内容主要以吃喝拉撒和童线岁以后的聊天话题逐渐发生转移,以校园生活和社会事件为主。在这一阶段,新鲜的热点事件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考社会问题的素材。

2021年10月份的一天,儿子突然问我:“妈妈,你最恨哪个国家?”那段时间孟晚舟事件刷屏,儿子也看到这个新闻。

我既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评价他的想法是否正确,而是我跟他分享了一个任正非的故事。

任正非曾在采访中谈起美国,他提到美国科技领域的深度和广度都值得我们华为学习,我们要和美国的企业共同成长,还说“爱华为也不一定就要用华为手机,我自己家的孩子也有用苹果手机的。”

全球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存活,比起敌视与仇恨,合作共生的观念才是理性选择。

和孩子一起聊新闻不仅能提升亲子关系,还能锻炼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金融时报》认为:学生群体的阅读范围要比课本知识广泛得多,了解时事将有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更好地融入到具体语境。

这些准备将有助于启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提高学习成绩,为继续教育或者步入社会做出准备。

有些家长可能认为,我让孩子大量阅读,多看书就够了。书籍真的能满足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一切吗?阅读非常重要,但是不能神话它。

尤其是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孩子发育到了青春前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我儿子小时候特别爱听童话故事幻想故事,总是缠着大人念书给他听,可是到了小学四年级,他更关注新闻。

如果了解现实世界的这扇门还没有打开的话,孩子可能会转身投入游戏和虚拟的网络世界,从那里寻找认同感和归属感。

举个例子:2021年3月份,通过博雅小学堂“给孩子的国际新闻”节目儿子了解到贝弗利克莱瑞去世了。

我们现在的信息环境是一个过剩与不足、垃圾与黄金并存的世界,低质量信息泛滥。

如果孩子不关注新闻,他很有可能与世界断联。他的世界只有一间狭小的教室,他的未来只有一条狭窄的高考之路。

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看到世界的广袤无垠。下面这些新闻中的年轻人都是我曾经带着孩子关注过的:

然后他上网搜索了何同学的资料:何同学原名何世杰,生于1999年,当时是北京邮电大学的大四学生。他只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以“大家好我是何同学”窜升为B站科技数码区第一up主。

视频全部是由他自己一人完成文案、拍摄和剪辑,他拥有880多万粉丝,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撰文点赞。

由联合国和英国开放大学联合举办的,这个项目包含117个目标,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卢旺达的女孩,拍摄了一个调查卢旺达清洁水源的短片,得了很多奖。

按照教科书上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范围要窄的多,但是信息的领域广阔的多,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系更紧密。

洪灾发生时,孩子的姥姥去接两个孩子放学,车被洪水淹没了,于是姥姥给孩子妈妈打电话,妈妈接到电话后,开始了远程救助。

她是怎么做的呢?她利用平常打车、订餐时积累的信息经验,调动起最靠近事发现场的人。

这位妈妈利用媒介手段搭建信息管道,找到关键联系人,打通电话,从而使家人获救。很多人都称赞妈妈的机智,但被大部分人忽略的一个事实是,这位妈妈日常建立起来的信息管道、娴熟的信息处理能力,以上这些信息素养,在关键时刻救了家人性命。

正如中国青年报的评论所说:“你平常与外界形成连接,有连接的技能、善良与习惯,关键时候才能被外界所连接,超越空间约束形成不在场的救命连接。”

10岁左右的小孩一般都拥有了个人手机或者IPAD等电子设备。家长不应该将电子设备视为洪水猛兽严防死守,也不应该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让孩子们在进入网络世界的同时,能够对自己接触到的一切内容保持反省和质疑,能够让他们更理性地接入数字生活。媒介只是一个工具,关键是看你怎么利用它。

学习功能: 可以利用mooc等平台,学习感兴趣的课程。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根据英国国会委员的一项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